“一些基础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并不属于先进制造业的范畴,如铸造、锻压、模具、热处理等技术,但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这些均被列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鞠恩民近日表示。
他是在 6 月 15 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机工智库 2018 年春季发布会”上提出上述观点的。机工智库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研究机构,旨在为贯彻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建言献策,日前已入选工信部的“工信智库联盟”,成为该联盟的发起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
2018 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经过这40 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 20 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 1/3。与此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依然面临大而不强、创新力弱的局面,尤其是在基础产品、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方面短板犹存。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力最强、复杂度最高、成果最丰富的领域,处于价值链上的高利润、高附加值区间,同时也和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密切相关,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使制造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以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在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对先进制造业的内涵界定、分类标准及政策经验的基础上, 机工智库结合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系统研究。
鞠恩民在会上介绍,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就率先在全球提出先进制造业的概念,并随着技术完善和市场变化,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和类别划分。
他表示,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 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而是由各州、各行业自行界定。虽然美国高等院校对其定义区别较大,但产业部门,特别是各州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他国家,包括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一些先进国家,都对先进制造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且,各国的相关政策措施都是向先进制造业倾斜的。”鞠恩民指出,这些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加强创新,鼓励在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未来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二是从税收角度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三是储备人才,包括培训、教育、再培训等方面的举措。
鞠恩民总结,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验来看,首先,对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和外延,全球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不同于中国,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主要发达国家的各个州会对先进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动态调整;第三,一些基础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并不属于先进制造业的范畴,如铸造、锻压、模具、热处理等技术,但在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均被列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经费和政策等方面能得到极大的支持。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机工智库将我国新时代先进制造业定义为:应用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等要素,并能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制造业总称。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转型而成的先进制造业;二是新技术催生的新兴先进制造业;三是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态势而不断变化的。我国新时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应突出中国比较优势,着重关注补齐短板。”鞠恩民强调。
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着力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具体建议包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组织协调;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合力;三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国防带动;四是强化财税扶持,增强系统支撑;五是加强贸易管理,推动公平竞争;六是完善汇率政策, 降低外部压力;七是加大金融支持,推进产融结合;八是加快人才培养,打造工匠精神;九是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开云足球体育 版权所有鲁ICP备16032891号